3月26日,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八個新突破’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取得新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

  過去的一年

  我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亮點多多

  成效滿滿

  李西寧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202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2010.76億元,比上年增長5.2%。665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340.6億元,達到年度計劃的107.59%,240個新開工項目全部開工。全市投資結構持續改善,制造業投資增長8.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5.3%,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7.2%。

  過去的一年,促成引進秦創原新能源智能汽車試制實驗平臺等11個新能源項目,孵化以氫能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13家。西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國家建設名單。全年新增4A級以上物流企業27家,規上六大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6%。

  此外,全面啟動北跨發展,謀劃287個北跨重點項目,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一期)等21個項目完工投運。發布西安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謀劃關中平原城市群重點項目140個。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咸陽與西安軌道交通線網實現“無縫銜接”。

  中歐班列(西安)保持全國開行領先優勢,全年開行5351列、增長15.3%。全市地鐵運營總里程達到311公里。電網新增供電能力200萬千瓦,最大供電能力達到1400萬千瓦,協調簽訂天然氣供應合同40.2億立方米, 保障“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民生電力和天然氣平穩供應。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7.72萬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和8.4%。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國家第二批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李志軍

  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局長

  2023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萬家,這兩項指標同比增長均超過20%,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23%,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800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1。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西安由2022年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首次進入全球前20序列。

  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加快推進,支持建設空天動力、新材料等陜西實驗室,推動新建或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22家。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運,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功入選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全社會研發投入601.08億元,企業研發投入達294.5億元,占比49.0%,創歷史新高,研發主體的結構進一步優化。累計建成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15個、創新聯合體49個,實施產業鏈重大技術攻關、集群攻關等項目,一批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隆基綠能研發的晶硅單結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7.09%,刷新世界紀錄。西安可視可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摘得世界知識產權領域全球獎。

  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復制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成果轉化模式,實施秦創原梧桐樹科轉行動,出臺《西安市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實施方案》,推進長安先導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構建產業導向、逆向孵化的創新平臺。組織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129場,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709項,同比增長23%。打造了一批“西安青年人才驛站”,實施“新銳西商”青年企業家扶持計劃,培養選樹首批領軍型和新銳型青年企業家152名。設立5家外國專家書屋,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26人次。

  李初管

  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2023年,支柱產業產值達到7409億元,新興產業營收突破13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營收快4500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 %,增速高于全國4.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排第2,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第4。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我市排第11位,較上年再提高1位。

  2024年

  是實現“十四五”規劃

  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也是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西安實踐突破起勢的重要一年

  如何推進“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

  一起關注

  市發改委:

  狠抓八大方面工作

  助力西安高質量發展

  抓經濟增長穩進提質,鞏固和增強回升向好態勢。增強運行調度的精準性、政策工具的靶向性、風險防控的有效性,健全以統計數據為基準的運行監測體系,做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和經濟風險監測預警,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抓戰略規劃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高站位推動“八個新突破”取得實效,高起點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高標準啟動“十五五”發展規劃謀劃,力爭更多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和省上“十五五”總盤子。

  抓項目投資優化增效,夯實筑牢經濟運行壓艙石。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力服務保障2024年投資計劃內項目推進實施。持續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抓好350個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庫的大項目建設,盯緊抓實西咸新區隆基綠能年產50GW單晶硅片產業園等76個重點新開工項目落地建設。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拓寬民間投資空間。

  抓產業發展升級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招引落地2—3家燃料電池系統制造企業,培育引入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制氫儲氫裝備等相關企業5—10家。聚焦“雙中心”建設,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進度。加速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營收達到4800億元,六大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5%以上。

  抓區域協同有機融合,打造聯動發展高效經濟體。加快西咸一體化進程,推動西咸新區有機銜接全市19條重點產業鏈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設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深化西渭、西商融合發展,西康、西漢協同發展,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抓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扎實推進2023—2024年國家授權三項改革任務先行先試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統籌推進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我市成果清單任務落細落實。中歐班列(西安)全年開行5500列以上。力爭新開恢復國際客運航線6條,新開貨運航線3條。

  抓城市韌性強化提升,推動綜合能級躍上新高度。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年內開通運營地鐵8號線、10號線一期、6號線一期南段、5號線一期東段。統籌推進鐵路項目規劃建設實施,加快推進西延、西十、西康、高鐵東站工程建設。強力推進電網攻堅,全年建成變電站20座,全市電網新增供電能力200萬千瓦。完成1—2個“光伏+”模式試點項目建設,推進1個集中式新能源發電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提高本地新能源裝機總量。

  抓民生改善增進福祉,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惠民共享。持續完善援企、穩崗、擴就業一系列政策舉措,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推進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和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按期完成30個試點項目建設。持續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堅決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抓好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完善公共服務價格和收費政策,積極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市科技局:

  五個方面攻堅發力

  全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4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將錨定 “雙中心”成形起勢這個首要任務,全面增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全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速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努力把比較優勢變為領先態勢,全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攻堅發力。

  在“雙中心”實質性推進上攻堅發力。完善管理架構,建立重點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雙中心”建設。發揮城發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在“雙中心”建設中的市場主體和示范作用,搭建平臺開展有組織科研活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在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上攻堅發力。加快推進“5+2”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陜西實驗室建設,支持新建和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重大科創平臺,探索“沿途下蛋”機制,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催生一批尖端產品。

  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上攻堅發力。推行“先使用后付費”“先投后股”等改革試點任務,加快長安先導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共建校地融合發展示范區。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60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力爭達到5000億元。

  在推動硬科技產業化發展上攻堅發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計劃”,新增200家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新建5 個開放共享、功能完備的中試平臺(基地),實施20項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圍繞新材料、光子等領域,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創新集聚區。

  在構建一流創新生態上攻堅發力。探索 “校招共用”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優化海外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引進培育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300名。支持科技金融專營服務機構建設,打造“股債貸?!甭搫拥目萍冀鹑诜阵w系。建設秦創原協同創新基地,推進西安都市圈創新一體化發展。高標準舉辦2024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 。

  市工信局:

  六大“優化”舉措

  實現六個“突破”

  優化產業倍增根基

  在加快規模壯大上實現突破

  ?一是依靠硬科技支撐、戰略合作,推動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醫藥等六大支柱產業快速做大做強。

  ?二是通過模式創新、要素保障,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光子、增材制造、衛星應用等五大新興產業快速壯大實力。

  ?三是依托平臺創新、資源共享,助力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快速提升規模。

  ?四是堅持先行先試、機制保障,推進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鏈水平提升,全年力爭六大支柱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新興產業營收突破15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4800億元。

  優化創新能力建設

  在推動成果轉化上實現突破

  ?一是加快建設企業創新轉化平臺。鼓勵規模大、實力強、條件好的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指導中小企業建立設計研發部門或提升研發水平。

  ?二是加快建設鏈群創新轉化平臺。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鏈主”企業聯合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組建“企業+鏈盟”新型研發機構,促進鏈上企業協同創新,集群轉化。

  ?三是加快建設產學研創新轉化平臺。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發揮科教優勢,會同大型企業組成“研轉產”聯合體,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實現研有方向、轉有平臺、產有支撐。

  ?四是加快建設公共創新轉化平臺。充分發揮秦創原、科技大市場、工業云、工業互聯網等作用,暢通各類企業成果轉化渠道。

  優化項目引建機制

  在積蓄發展后勁上實現突破

  ?一是做好項目引建的政策要素保障,按照去年出臺的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對工業用地一律實行保、減、補、扶、用政策,確保項目快速實施。

  ?二是精準招引項目,對“19+6+N”重點產業鏈,按照招引圖譜加快對弱鏈、斷鏈、短鏈的招引。

  ?三是鼓勵企業擴能投資。對規上企業逐一摸排,對市場好、產能不足的企業,通過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促進企業擴能改造。

  ?四是加快投資落地見效。分階段建立前期、在建、新增產能重點項目庫,通過代辦、幫辦、月調度、月通報等措施加快項目建設。

  優化企業培育體系

  在提升數量質量上實現突破

  ?一是在“小升規”方面,分層級、分檔次建立A(1500萬—2000萬)、B(1000萬—1500萬)、C(新建企業)、D(改制企業)培育庫,制定“一企一方案”,采取政策、市場、融資、技術等措施助力企業快升規。

  ?二是在“規長大”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支持快速壯大。

  ?三是在“大上市”方面,建立重點擬上市企業培育庫,通過上市診斷、精準服務、政策支持等方式,助力早掛牌早上市。

  ?四是在“市做強”方面,針對鉑力特、西部超導等一批上市企業,通過產業鏈延伸、集群打造、園區支持、要素保障等推動快速做大做強。

  優化園區產業布局

  在拓展承載能力上實現突破

  ?一是明確園區產業定位。根據全市產業布局規劃和功能定位,結合各園區比較優勢,立足17個省級工業園區、圍繞44個產業片區,堅持“一園區至少一產業集群”“一片區至少一關鍵部件產業鏈”的發展方向。

  ?二是加快布局調整。對新招引企業按定位進行布局,對園區原有企業新、擴建項目按定位予以調整。

  ?三是建好公共服務平臺。按園區定位提供“技術+金融+政務”直達式、多方位服務。

  ?四是推動市場化運轉。支持行政管理的產業園區加快采用市場化管理,鼓勵大型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產業園區。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在完善配套環境上實現突破

  ?一是優化提升智能助企服務平臺。重點圍繞問題反映、收集、解決、反饋、督導,以及助企干部動態管理等環節進行優化提升。

  ?二是完善高效解決問題機制。對規上工業企業實行“一企一聯系人”“一企一措施”專項包抓,按照“1234”助企解決問題機制,及時解決企業問題。

  ?三是提升公平、高效發展環境。重點圍繞政務要高效、法制要公平、市場要公開、政策要一視同仁的要求進行優化提升。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西安先進制造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鼓勵企業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引進高層次經營、技術等方面人才和團隊,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