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腳下,春日融融。在農業大縣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上萬畝獼猴桃樹逐漸吐出嫩芽。
“要想讓獼猴桃‘好吃’,必須先讓獼猴桃‘吃好’?!敝苤量h樓觀鎮周一村村民李小虎說。記者在他家看到,提前購置的20多袋品牌復合肥和有機肥整齊碼放在墻邊。在周一村里,記者發現品牌肥料幾乎成了各家的“標配”。
“以前啥肥料便宜用啥,土壤容易板結,種的果子口感不好,銷售也挺難。這些年大家都選品牌貨,光買肥料就要花上萬元。雖然成本提高了,但結出的果子質量更好,也不愁賣了?!崩钚』⒄f。
今年,李小虎的底氣更足:“品種不斷改良,種植技術不斷提升,產出的好果子不愁銷路!”
周至縣樓觀鎮周一村村民李小虎為春耕準備的肥料。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周至縣是我國獼猴桃的優生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周至縣開始大規模種植獼猴桃,種植面積一度超過40萬畝,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從事獼猴桃產業的農戶達8.6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61%。
不僅是李小虎,記者在周至縣的田間地頭采訪時,能明顯感受到當地農戶的種植“底氣”。細細詢問后,記者發現,支撐這股“底氣”的是先進的種植理念、科學化的管護技術、多渠道的銷售網絡和不斷延長的產業鏈條。
周至縣樓觀鎮西樓村村民贠竹煥將不易保存、口感略酸的老品種換成市場上熱銷的“瑞玉”“翠香”等新品種,去年,兩畝獼猴桃就賣了5萬元。
“這幾年,我家換了新品種,比照著縣里生態種植的標準打藥、施肥?!壁O竹煥說,“去年,收購商到我的園子里品嘗了幾個獼猴桃后,當即就把整片果園都承包了?!?/p>
科學化種植不斷推廣,銷售網絡加快搭建,支柱產業的“腰桿兒”越挺越直。
近年來,周至縣不斷帶動全域推行生態種植,建起2680座冷庫,成立電商企業477家,不斷解決農戶銷售和存儲難題,獼猴桃產值已從2021年的52.09億元增至2023年的81億元。2023年,全縣農民收入增速達8.3%,秦嶺沿線農民收入同比增長11%。
農技人員在周至縣農業科學技術試驗站為獼猴桃牽引枝條。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位于秦嶺深處的周至縣厚畛子鎮花耳坪村,黃澄澄的山茱萸花已經吐蕊。因氣候適宜,山茱萸種植成了村里的主導產業。然而,過去由于疏于管理、產量不佳,山茱萸帶來的收入變化并不明顯。
近兩年,當地政府為村里購置了山茱萸果實篩選機、烘干機,聘請專家指導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治理……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轉變,讓村民們的感受愈發深刻。
花耳坪村村民李軍種植了10畝山茱萸,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山茱萸產量增加、價格翻倍,2023年比2022年多賣了4萬元。
周至縣厚畛子鎮花耳坪村村民李軍(右一)查看今年山茱萸長勢。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沿著秦嶺一路走、一路看,一幅幅充滿希望的春耕圖景背后是農戶思想的轉變、新農技的加速嵌入、政府的有為之策……由此勾勒出的農業發展新貌里也多了鄉村產業興旺帶來的增收喜悅。
“懂了方法、有了路子,今年的收入肯定還能再漲一漲?!崩钴姷讱鉂M滿。